仲夏时节,走进独山县百泉镇百泉湖村拉外组,房屋错落有致,文化墙浸润新风;蜿蜒的通组路两边,桃儿将红,葡萄架下,一串串带着露珠的葡萄翡翠般的绿,处处展现出一幅生态美、产业兴的田园乡村新画卷。
2021年,百泉湖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,持续擦亮“万亩生态植物休闲旅游田园综合体”底色,以“原生程度高、可复制性强”为基本原则,打造黔南州特色田园乡村·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,完成“拉外十里果乡”村庄规划,成功将拉外组打造成为“四季有花开、三季有果采、全年可观景”的新农旅融合乡村旅游打卡地,让村民们尝到了增收甜头。
(资料图片)
“葡萄成熟的时候,很多游客来采摘。”村民岑天燕在拉外组种植了30亩紫秋葡萄。以往她的葡萄外销居多,自从村里开始打造示范点后,村子越来越美,新建了孔雀养殖观光园、农耕体验园等景点,吸引了很多周边的游客,为她的葡萄园开辟了一条采摘体验的增收之路。
百泉湖村还入选贵州“第四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”,获得“贵州省森林村寨”等称号。2022年,拉外组旅游经营收入达200余万元,“寨美、村强、民富”的振兴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。
走在黔南大地,留得住青山绿水,记得住悠悠乡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越来越多,这得益于黔南州大力推进特色田园乡村·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。
2022年以来,黔南州全面推进全州特色田园乡村·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。过程中,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,深入调研、充分研判、明确思路,建立自上而下、村民自治、农民参与的推进机制,并结合实际出台《黔南州因地制宜梯次推进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的实施意见》,创新提出“精品型”“示范型”“普及型”三类梯次推进方式,打造既有“一枝独秀”示范型,也有“百花齐放”普及型的特色田园美丽宜居活力乡村,高质量的示范点建设,持续为生态之州赋能。
在“精品型”试点建设上,黔南州坚持全部资源要素汇聚,确保资源要素全面引领示范。注重统筹资源发展和探索深化改革集成,将各方面资源要素聚焦于“一点”全面带动发展。在乡村产业、乡村治理、乡村生态、乡村文化、乡村建设等全方位引领示范,打造产业兴、生态美、乡风好、治理优、百姓富的特色田园乡村。
在“示范型”试点建设上,坚持优势资源要素聚集,确保资源要素集中激活示范。全面将党建引领、加强基层自治贯穿示范试点建设,以人才吸纳和培养为乡村发展动力基础,综合考虑各村资源优势,突出试点建设发展基本元素和发展特点,充分结合资源禀赋和发展要素配置情况,围绕“五大振兴”,在产业发展、人才引留育用、文化传承和保护、生态治理和修复、农房规范建设、基层治理等突出一方面或多方面优势引领示范。
在“普及型”试点建设上,坚持基础资源要素聚焦,确保资源要素巩固提升示范。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重点,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,做实做细“3+1”保障巩固工作。紧紧围绕党建引领,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,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,构建干净、整洁、有序的乡村空间,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、常态化、长效化,陈规陋习得到有效治理、文明新风得到广泛弘扬。
让乡村美起来,让农民富起来。建设特色田园乡村,黔南深入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以示范试点先行先试,着力改善环境质量,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。同时,坚持“党建+产业”“科研+产业”“民俗+产业”融合,推动特色田园乡村·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产业发展,全面提升乡村“颜值”和“内涵”,建设生态宜居宜业美丽乡村。
走进黔南州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贵定县云雾镇塘满村杨雄寨,花香随风扑鼻,怡心池畔的林子里,数百只白鹭聚集栖息,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。作为省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,长顺县核子村紧盯产业关键要素,与贵州大学农学院合作,成功申报2022年省级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(生态循环农业示范)项目,依托科研院所技术支持,搭建数字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,鲜甜的茭白成为核子村生态产业、特色产业,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有力支撑。
笔者从黔南州乡村振兴局了解到,截至目前,全州有“精品型”试点37个(省级、州级示范试点)、“示范型”试点64个、“普及型”试点213个,各示范点各美其美,美美与共,乡村更加生态宜居宜业,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。
在示范试点建设推动下,黔南乡村面貌正悄然发生变化,乡村发展更加充满活力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莫宇
编辑 陈杨
二审 梁晓琳
三审 张发扬
标签: